国际会议有哪些
1946年缔结对意、罗、保、匈、芬和约的巴黎和会;1948年有关多瑙河航行问题的多瑙河会议;苏、美、英关于欧洲战后安排的外长会议;旨在签订片面对日和约的1951年旧金山会议;1954年关于朝鲜、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标志着亚非国家觉醒的万隆会议;1955年苏、美、英、法4国首脑讨论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的日内瓦会议;1957年和1960年先后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959 年东西方4国外长商讨对德和约的日内瓦会议;1961年象征着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1962年解决老挝问题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196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73年关于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会议;1974年讨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1975年签订赫尔辛基协议的欧洲合作与安全会议;1975年开始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经济会议;1978年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会议;1981年探讨南北合作问题的坎昆会议;1989年在巴黎举行的禁止化学武器问题国际会议和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
什么是国际会议
您好,有一些学术性的国际会议可以参考里面的会议摘要,里面可以投稿之类的。
另外对于国际会议:什么是国际会议?是不是在国外召开的会议便是国际会议?是不是本国人讨论外国问题的会议便是国际会议?回答均是:“否”。一位美国作者曾指出:“不管怎么说,联合国是各个国家聚集的场所,而不是各国居民聚集的地方。”他讲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但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国际会议。我们都知道,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因为国际法的制定者和管辖对象是国家而非个人。同样,国际会议的主要成员,在国际会议上相互识别的主要标志和互相周旋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家。换言之,每个与会者都具有某个国家的象征。不论你是否是国家正式派遣的代表,还是以个人身份与会,人们都会把你列在你所属国家名下,把你看成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这里,我们就找到了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的分野:国际会议是不同国籍者的会议,国内会议是同一国籍者的会议,而不论该会议的所在地是国内还是国外,也不论它讨论的问题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根据这一准则,一批中国人在国外讨论国际问题并非国际会议,而一批不同国籍的人在中国讨论中国问题则可能是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