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战略是什么? 战争与战略是什么?
一、战争战略是什么?
战略是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克敌制胜的斗争策略。它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制强,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方法。运用谋略,重在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制定战略强调深谋远虑,尊重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多谋善断,料敌定谋,灵活多变,高敌一筹,以智谋取胜。
战略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战略目的是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不同性质的国家和军队,其战略的目的不同。对于奉行防御战略的国家来说,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特别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和统一是战略的基本目的。确定战略目的,强调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国力相适应,满足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要求。
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它是在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敌对双方战争诸因素基础上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不同条件下的战争,应采取不同内容的战略方针。每个时期或每次战争除了总的战略方针外,还需制定具体的战略方针,以确定战略任务、战略重点、主要的战略方向、力量的部署与使用等问题。
战略力量
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它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后盾,军事力量为核心,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战略目的和战略方针的要求,确定其建设的规模、发展方向和重点,并与国家的总体力量协调发展。
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为准备和进行战争而实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实行战略的保障,是战略决策机构根据战争的需要,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学技术和战略领导与指挥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二、战争与战略是什么?
战争就是我们常说的战争与和平的战争,就是打仗的意思,例如现在正在进行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战略是指在战争中采取的策略,即战争所运用的办法和技巧,如游击战略运动战略阵地战略等,还指大的战争的方向性的东西等,例如持久战略等。
三、中世纪2全面战争:求教难度问题:战略和战术改变什么?
整个全战系列(未出的幕府2姑且不论)的战略与战术难度是一个意思的,即: 战略难度 是战略大地图概念的,其实难度基本是在金钱上区分。
极难是电脑无维修费,困难是半维修费,一般是正常维修费,容易是双倍维修费。战术难度 是即时战斗概念的,区分在于士气,具体不清楚。不过,士气高的攻击会给力点,且没那么快白旗,这个好重要。游戏的AI其实不太高级,到拿破仑全战就好多了。期待幕府2的出来。四、战役和战争的区别,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战役指的是一场战斗,他属于战争的一部分,最典型的苏德战争,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等都包括在苏德战争之内,战役的输赢有时候会影响战争的结局。
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就更大了,战略指的是宏观进程,比如夺取某某地区以此获得物资或者截断敌人,再高一点的战略就是以国为主,将国作为旗子,来牵制或者进攻。而战术就简单多了,仅指战场上的指挥官的作战方法,敌人集中进攻,我分兵包抄,这叫战术。
之所以有这些区别,所以军队才有等级制分,士兵只负责打仗,士官管理士兵执行中下级军官的命令,中下级军官负责完成高级军官的命令,高级军官根据战略家们的设想来制定作战计划。
五、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什么的方略?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称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
六、学习北伐战争心得?
成功之处: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之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北伐战争中,北洋军阀被基本消灭,中国在形式上取得了统一。
不得不承认,如果国民政府没有统一中国,而是北伐军被北洋军阀打败,那么,抗日战争就会比统一的中国对付日本要艰难得多。
其次,北伐战争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它加速了革命的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北伐的革命成果被反动派窃取,不得不说让人遗憾。
但这又是必然的,因为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国民党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是不可能成功领导中国革命的。
这也让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道理。
总的来说,北伐战争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瞻仰。
七、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因为伤亡过大、兵力有限、战线过长而失去战略进攻能力,而中国军队也没有大规模反击能力,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八、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
广东革命政府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和敌人内部矛盾情况,确定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吴佩孚虽是当时最凶恶的敌人,但在北洋军阀中,确是比较弱的一环,由于受到冯玉祥军队的牵制,已经处在南北受敌的状态之中,湖南内部敌人正在发生分化。况且,两湖地区工农革命力量极为雄厚,因此,把吴佩孚确定为北伐的第一个打击对象十分正确。
北伐军分三路进军,在三个战场进行作战。两湖战场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场。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部队已开赴湖南前线,为北伐进军开辟了道路。在这个战场上,北伐军以第4、7、8军担任正面主攻,分别占领了长沙、平江、岳阳,至此,北伐军结束了湖南境内的战斗。平江、岳阳失守后,吴佩孚亲自率部队与北伐军在湖北境内的汀泗桥、贺胜桥进行决战,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占领了这两个地方。10月10日,叶挺独立团首先攻城而入,北伐军攻下武昌,吴佩孚部基本被歼。北伐军消灭吴佩孚后,又在江西战场打败了孙传芳。
国民革命军从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所向披靡,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也由10万人增加到25万人。
九、战争论的学习目标?
《战争论》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区分为“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两种形态。并通过分析“绝对战争”认为,不应该把战争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暴力和消灭敌人的行为。
2、认识战争的特性:充满危险、充满劳累、充满不确实、充满偶然性
3、看透战争的目的:打垮敌人
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对方,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在他看来,打垮敌人这个抽象的战争目的,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消灭敌人的军队;二是占领敌人的国土;三是征服敌人的意志。
4、掌握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是根本不可能的。为消除战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理论不应是对战争实践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这种考察就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探讨。
十、学习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心得?
北伐战争时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动北伐胜利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