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百科知识科普? 自然百科知识主要内容?
一、自然百科知识科普?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 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 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
二、自然百科知识主要内容?
《自然百科》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自然百科》。
这本书里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动物、植物、人体、地学、水热声光电。
这本书是以对话和资料连接的形式让我认识了动物是一种必须吃别的生物才能生存,并且能够运动和有感觉的生物。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原生动物、海绵动物······一直到脊椎动物等十几种。
植物能以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养育了动物和植物本身。最小的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最大的有一百多米······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
三、自然科学百科知识大全?
自然科学是一个分支的科学关注与描述,预测和理解的自然现象,根据经验证据从观察和实验。同行评议和发现可重复性之类的机制用于尝试确保科学进步的有效性。
自然科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生命科学(或生物科学)和物理科学。物理科学细分为各个分支,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地球科学。自然科学的这些分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专业的分支(也称为领域)。作为经验科学,自然科学使用形式科学中的工具,例如数学和逻辑,将有关自然的信息转换为度量,这些度量可以解释为“自然定律”的清晰陈述。
现代自然科学成功地采用了更为经典的自然哲学方法,通常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伽利略(Galileo),笛卡尔(Descartes),培根(Bacon)和牛顿(Newton)讨论了使用更具数学性和更具实验性的方法所带来的好处。尽管如此,在自然科学中,经常被忽视的哲学观点,猜想和预设仍然是必需的。系统数据收集,包括发现科学,成功的自然历史它是在16世纪通过对植物,动物,矿物等进行描述和分类而出现的。今天,“自然史”提出了针对大众的观察描述。
四、地球知识百科?
《地球大百科》分为五大章。“行星地球”介绍地球的整体概况。“陆地”、“海洋”与“大气”详述了地球的主要环境,并将地球的特征加以分类,例如细分成河流、湖泊等。在这三章的引言中,对每一类别的典型特征都做了介绍,并解释形成过程;之后逐一讨论该类别的重要特征。此外,另有主题专栏贯穿全书,加以补充说明。“板块构造”则介绍了地球的七大板块,并附有完整的立体图。
五、航天知识百科?
《航天知识百科》是一本航天科技知识普及百科书籍,内容包括航天史、航天推进器、航天器、空间探测器和航天设施,并配以精美精确的图片,使读者可以从文字和图片两个方面直观地了解航天科技的基础知识,并在了解这些知识内容的同时,领会航天科技作为现代高科技领域的辉煌和壮丽,同时通过对航天先驱者发展航天事业的经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
六、科学知识百科知识?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非常广泛的一个包括了太空探索、生物观园、科学历史、地球故事、奇人奇事、生命科学、科技生活、相关下载、UFO、军事科技、科幻世界、数码家电、健康饮食 、科普学术等知识。
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七、大自然知识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水神共公和火神祝融发生了一场大战。把不周山的柱子撞倒了,然后天就露出了一个大窟窿,天上的水不断的流到地上,女娲发现地球上的人生活在水水火热之中,于是他就采集任务才10来补贴,最后发现那个天空上还是有一个大窟窿,于是他就把自己填在了那个大窟窿里,最终天再也没有窟窿了,也就不再下雨了。
八、凉州的自然知识?
凉州十大旅游景点
1.武威文庙 AAAA
武威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4.4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件170件,二级文物278件,三级文物594件,是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以铜奔马、医药简、礼仪简、木雕、墓志石刻为代表的汉唐文物,以西夏碑、木缘塔、木版画、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以凉造新泉、西夏银……
2.武威沙漠公园 AAAA
武威沙漠公园是一座融大漠风光、草原风情、园林特色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位于甘肃武威城东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前缘,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游泳池,还有跑马场、赛马场、沙浴场以及“大漠亭”、“陶心阁”、“鸳鸯亭”、“桃花亭”等游乐设施。园内沙丘起伏,百草丛生,有梭梭、……
3.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AAAA
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省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基础上设立。位于武威星火产业带沙产业示范区内,占地1万公顷,距武威市区20公里。已建成办公楼、招待所、了望塔等基础设施2679平方米,动物驯养繁殖场37320平方米,动物半放野区围栏……
4.雷台公园 AAAA
武威市雷台公园是中国旅游樗”铜奔马”的出土地。观赏游览点有:一号、二号汉墓、雷台观、雷台湖、九天灵泉瀑布、西凉伎乐馆、把盏听涛阁、醉听堂、仙泉亭、双孔石桥、群马玉雕等10多处。待建景点有:丝绸之路群雕、汉白玉祈坛、铜天马等20多个。内设铜天马等文物复制部、旧货……
5.凉州白塔寺 AAAA
白塔寺,位于城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相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公元1247年,元太宗窝阔台之了、西凉王阔端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班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商谈”,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其后,萨班在凉州讲经说法,宣传……
6.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 AAA
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是甘肃黄羊河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周边旅游资源,于近年来开发创建的旅游景区,现已建成中心服务区,现代农业展示区,葡萄长廊观光区,黄羊河工业园区,餐饮娱乐区,明、汉长城遗址沙……
7.天乙生态园 AAA
天乙生态园,位于凉州区武南工业园区、312国道古永高速公路武南收费站东侧,总占地面积160亩。园区以山、石、水、鸟、花为生态特色。目前已建成的景点有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展示南国雨林风情、名贵花木、观赏鱼群、花卉盆景、休闲美食为主的百花园;占地4000平方……
8.凉州植物园 AAA
凉州植物园是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区东北角的园林式公园,总面积65公顷。凉州植物园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区东北角,东依二环路天马湖,南邻复兴路,西接兴胜路,北靠北一环路。景区总面积65公顷,975亩,以百年薄皮核桃树和梨树为主,种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8……
9.磨嘴子神泉山庄 AA
磨嘴子神泉山庄,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小河村十组,距武威城区18公里,总面积58亩,地处祁连山东部山川滩地交汇地带,毗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嘴子汉墓群、出土西夏珍贵文物的亥母洞及宋代爱国名将杨家将杨满堂征西营寨遗址。主要景点有神泉卧龙厅、鳟鱼池、荷花池、神泉……
10.鸠摩罗什寺 AA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中心,是四大翻译家之首鸠摩罗什祖师初入内地译经-演教之所,姚秦时高僧云集,慕罗什而驻足于此者,络绎不绝。罗什寺历经沧桑,多劫多难。殿宇僧舍无一幸存,现仅存的罗什塔,即罗什祖师圆寂荼毗后“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之舌舍利塔。虽风尘满面,……
九、窝子面的知识?
窝子面原为武汉热干面,传入河南邓州后,经过改良,口味更上一层楼,加入了绿豆芽,牛肉丁,浇上牛油辣椒,香辣无比,更名为窝子面。目前,窝子面主要在湖北襄阳、河南新野、河南邓州、南阳三角片区为主,各地的窝子面馆日益红火,是当地人早餐必选之一,更是河南邓州著名小吃。
起源
关于热干面的起源有一个典故: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吃法
窝子面具体的吃法:分为“干吃”和“湿吃”两种。
干吃,碗内无汤,有面、绿豆芽、芝麻酱、辣椒油等。
湿吃,碗内有汤,有面、绿豆芽、芝麻酱、麻辣豆腐等。适合冬天吃。
现在的窝子面可选的配料更丰富,可以加入卤蛋,牛杂口感更佳。
吃窝子面时最好来一碗牛肉汤,一边吃一边喝,这样就不会觉得油腻,干吃也可以,芝麻酱的香味口感回味无穷。
做法
做法一
难度: 高手
时间: 20-35分钟
主要食材: 米面类
菜系: 面点
(4小碗份量)
湿面条(机器轧制的细面条) 500g
油 1汤匙(15ml)
袋装榨菜条 1袋(约80g)
芝麻酱 4汤匙(60g)
香葱(切碎) 4汤匙(约60g)
芝麻香油 1汤匙(15ml)
盐 1茶匙(5g)
生抽 2汤匙(30ml)
红砂糖 1汤匙(15g)
白胡椒粉 1茶匙(5g)
鸡精 1茶匙(5g)将机轧细面条扯成25cm左右的长度。上笼屉(要使用笼布或牛油纸垫在面条下)隔水蒸25分钟至面条9成熟。过程中不时地打开锅盖用筷子翻动几次。以防面条团成面团。
蒸好的面条盛入较大的容器中,调入油(1汤匙,15ml)搅拌均匀。这一步是为了防止面条风干变硬。
在蒸制面条的同时,可以将榨菜条切成碎粒备用;将芝麻酱和芝麻香油充分搅匀成芝麻酱汁备用;将盐、生抽、红砂糖、白胡椒粉和鸡精混合均匀成调味料汁备用。
大火煮开煮锅中的水,将适量蒸好的面条放在漏勺中在煮锅中过开水3分钟,至面条全熟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碗中后调入调味料汁和芝麻酱汁,撒上榨菜碎和香葱碎。
食用时将所有材料拌匀即可。
小贴士
以上所有调料和面条用量刚好够大约4碗大小量。如果面条有赠减也要注意相应的调味料作调整。
如果蒸好的面条一次吃不完,也可以在拌好油之后转入冰箱冷藏室保存。可以保存3天。随吃随取,接着过沸水煮制即可。
做法二
材料:猪绞肉(200克)、细拉面(250克)、萝卜干末(50克)、葱花(1汤匙)、熟白芝麻(1汤匙)
酱汁:香油(1汤匙)、芝麻酱(3汤匙)、鸡粉(1/3汤匙)、酱油(1汤匙)、香醋(1汤匙)、郫县豆瓣酱(1汤匙)、辣椒油(2汤匙)
调料:油(4汤匙)、盐(1汤匙)
做法:
1、烧热2汤匙油,放入猪绞肉翻炒几下,倒入萝卜干末炒匀,至肉末变白色,注入1碗清水煮沸。
2、加入1汤匙香油、3汤匙芝麻酱、1/3汤匙鸡粉、1汤匙酱油、1汤匙香醋、1汤匙郫县豆瓣酱和2汤匙辣椒油炒匀,做成酱汁。
3、烧开半锅水,加入1汤匙盐,放入拉面搅散中火煮至浮起,连续点两次水。
4、捞起煮好的拉面,用清水冲洗数遍然后沥干水,面条过冷河后可冲去多余的淀粉。
5、烧热2汤匙油,倒入煮好的面条用筷子搅散,使每一根面条都沾上油,且光滑不粘连。
6、将面条盛入碟中,淋上麻酱汁,洒上葱花和1汤匙熟白芝麻,便可食用。
贴士:
1、要使面条爽滑弹牙有诀窍:一要在沸水中加盐;二面条下锅煮沸后需点两次水;三要将煮好的面条过冷河,冲去多余的淀粉;四面条要过油使其光滑不粘连。
2、芝麻酱呈浓稠状,不易化开,还想让酱汁的芝麻味更浓一点,可用香油将芝麻酱调成糊状,再倒入面条中拌匀食用。
3、由于芝麻酱的含油量极高,含水量较低,煮酱汁注入的水量应稍多一些,否则加入芝麻酱后,酱汁会非常浓稠,不易化开,且口感较干。
4、调制酱汁可根据个人口味,嗜辣者可加多一点豆瓣酱和辣椒油,不喜辣者可不放。
独特风味
凡吃过的留下深刻印象,再经品味、窝子面之所以好吃主要有三点:
一、因为臊子卤的味道好。臊子里的主要成分,顾客不仅眼能看到,而且鼻子能闻到、舌头能尝到。臊子由牛肉、牛杂、豆腐丁、生姜、葱花、花椒、辣椒、八角、和不知名的香料、盐等组成(一般窝子面是没有肉的,是素的)。不知窍门在哪里,同样用这几种材料,居民在家里无论如何也做不出饭馆里窝子面的那个味道。
二、面胚口感的特殊。打了碱、盐及黏性作物的面条坯,打油放凉后经开锅滚水一冒,很劲道,不软不硬,爽滑不劈,汤面分明,不糊汤、光吃面不佐臊子,就能下肚。真是天下一绝。要说窝子面是天下第一面,光看面胚就半点也不假。 因为此面的劲道度,此面必须在二十分吃完,不然就严重影响口感而变的不好吃了,所以,不亲自来襄阳、新野和邓州是吃不到此种美味的。或许是因为地域和口味的关系现在仅襄阳、新野、邓州、十堰、老河口一带人有此口福,希望以后窝子面可以发扬光大,可以让更多人品尝到如此美味。
三、吃窝子面最好来一碗黄酒或牛肉汤,这样就不会觉得油腻,恰好配佐窝子面。
十、知识的诅咒,百科?
“知识的诅咒”,即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我们很难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我们无法轻易摸透听猜者那一方的心理状态。
这个观点出自《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有黏性》一书中。涉及到了心理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