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是谁(历史学家都有谁)
一、世界历史学家是谁?
斯塔夫理阿诺斯
你会发现现在很多关于世界历史的书籍很多都是摘取他的《世界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秒各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二、马帮是指汉代历史学家谁和谁?
斑指的是汉代驻守西域的军事家班固,最后因功封侯,八十多才从西域回到长安。
马指的是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三、历史学家鼻祖?
左丘明。
左丘明是春秋著名史学家,他楚国名臣左史倚相的孙子。《春秋左氏传》与《国语》就是出自于左丘明之手。《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所以,从这个意义讲,有人认为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四、西班牙历史学家?
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1545-1618),出生在西班牙的多莱西亚·德加麦罗斯,当时正是西班牙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门多萨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1562年即他17岁时去墨西哥,历时9年。1564年在墨西哥城加入奥斯丁会,成为一名修道士。在墨西哥,他一面潜心研究神学、语法和艺术,一面在当地热心传教。
当西班牙征服了菲律宾群岛而隔海眺望中华大地时,门多萨也有了去中国的机会。1580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派出一使团出使中国,门多萨亦是成员之一。
1581年,门多萨一行抵墨西哥,准备横渡太平洋,经菲律宾前往中国。但不巧的是,由于西班牙和菲岛的政治形势有变,他们的赴华使命未能实现。
门多萨从墨西哥回到西班牙,1583年去罗马,拜见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当时天主教极欲在东方拓展势力,地广人众的中国成了罗马教廷的关注地,苦于对中国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茫然无知,急需有一本关于中国社会林林总总的资料汇编,教皇于是要求门多萨广泛搜集资料,编写出一部“关于中华王国已知诸物”的书籍。
门多萨应教皇之命,通过对前人的使华报告、文件、信札、著述的收罗及整理,化时两年,终在1585年将《大中华帝国史》付梓印行。
五、历史学家是怎么记住资料的?
时间事件纵横坐标法:以横轴做为时间轴,纵轴做为事件轴。中心原点做为历史公元元年。把从有人类起到现在的重大事件时间节点标注在时间轴上。把相应的事件写在事件纵上。连线相应记忆。
归纳总结记忆法:把相关联的或者相互有联系的内容归纳总结到一块,一起记忆。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再如武昌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也可以朝代来归纳记忆,也可以经济方化来归纳记忆。
承前启后记忆法:如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六、20世纪研究孟姜女传说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是谁?
顾颉刚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民国九年(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七、顾颉刚是清代历史学家吗?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他1893年出生,1980年去世。
八、李硕历史学家是哪年出生?
1 李硕历史学家的出生年份是1914年。2 根据历史记录,李硕历史学家于1914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太和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曾经发表过众多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著作。3 李硕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经历对于历史学家和学术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九、历史学家如何赚钱?
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官方记录历史的国家,有官方的正史当然也就会有私人撰写历史的发生,通常在我们中国叫做野史。正史和野史的编撰者身份不同,生活来源也就不同。
史官-官方正史的编撰者
为了记载本朝或前朝的历史,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记录、整理历史的机构或官职,起源很早。据传夏代末年就开始设置史官口述历史,之后随着文字的成熟,商代开始设置太史令来记录、编撰史书,之后的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都是设置此官职来编写历史。史官作为国家官员,领取俸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以最为著名的太史令司马迁为例,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太史令属于九卿中的太常属官,俸禄六百石。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史到魏晋之后不再掌管修史的任务,但设置其他专门的机构负责记录和编撰。
私人编撰的历史
在古代生产水平有限,一般都是较有家资或做过官员的,能够有时间、有能力完成史书的修订。私人编撰历史更多的是个人喜好,但受制于个人能力、资料缺乏等各种因素,其水平参差不齐,承认度较低,但也有例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已经登堂入室进入正史行列。
现如今,在编的如博物馆、大学相关院系等都有大量研究历史的人员,能够有一定的薪水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时能力较强的也可以著书立说来变现,如易中天、王立群等。
十、历史学家用英语?
historian ... hiss v.作嘘声,(蛇等)发出嘶嘶声 historian n.历史学家;编史家 historic adj.历史上著名的, 有历史性的 ...